亚太家居网

关于我们联系我们

亚太家居网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财经 >

前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8万经济恢复拉动就业企稳

时间:2021-07-26 18:25:00来源:亚太家居网阅读量:15757   

今年1-6月,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,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3.5%——

经济恢复有力拉动就业企稳(锐财经·经济数据看开局⑦)

63.5%——全年城镇新增就业指标完成过半;5%——6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预期控制目标。近日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在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得益于经济恢复的有力支撑、政策服务的持续发力,上半年全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。未来各项就业政策还将连续加力,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等将成下一步看点。

部分指标恢复到前年同期水平

“综合统计监测和调研情况,今年上半年,我国就业形势逐步企稳,稳中加固。”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说。

一方面,新增就业任务过半。1-6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98万人,同比增加134万人,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3.5%。

另一方面,失业水平逐步回落。一季度,受春节因素和部分地区散发疫情的影响,各月调查失业率相对较高,1月为5.4%,2月达到5.5%的较高水平,3月随着疫情稳定,企业生产加速,失业率回落至5.3%。二季度,劳动力市场继续回暖,企业用工需求增加,调查失业率连续下降。4月降为5.1%,5月进一步降至5%。6月份调查失业率与5月份持平,为5%,比上年同月低0.7个百分点,与2019年6月基本持平,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。

1—6月份,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.2%,低于5.5%左右的预期目标。

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。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保持基本平稳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延续增长态势,二季度末,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1.8亿人,基本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。脱贫劳动力务工总量3063万人,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1.5%。

“从上半年来看,就业形势好于预期。”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司司长张毅表示。

招聘岗位继续大于求职人数

阿里巴巴启动史上最大规模校招,45种岗位首次对应届生开放;长三角四地联合举办疫情以来最大规模线下招聘活动,950家企事业单位带来2.2万多个岗位;人社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活动持续升温,截至7月9日,114万家用人单位发布岗位需求1557万人次……眼下,全国各地、各行各业火热的招工需求,活跃了就业市场。

张莹表示,就业形势持续改善,一方面得益于经济恢复的有力支撑。“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持续显现,经济运行稳定恢复,有力拉动就业复苏。”

监测数据显示,二季度,100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求人倍率为1.58,招聘岗位数量继续大于求职人数。智联招聘近日发布的《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》显示,受招聘需求人数增幅大于求职申请人数影响,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持续上升,较去年同期明显改善。

另一方面,得益于政策服务持续发力。“系列政策服务稳定了预期,稳定了市场,稳定了就业。”张莹说。

今年继续加大就业政策支持,如延续实施部分去年底到期的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,继续落实好各项长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,扩大失业保险返还等阶段性稳岗政策惠及范围。1-6月,已向37.5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95.2亿元,惠及职工942.9万人。

人社部表示,将继续强化就业服务,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。进一步简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手续,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实名制帮扶和不断线服务。

提升一技之长助力就业

无论是高校毕业生还是社会人员就业,拥有一技之长十分关键。

《“技能中国行动”实施方案》提出,“十四五”期间将通过实施“技能中国行动”,新增技能人才4000万人以上,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达到30%。据介绍,相关工作将紧盯急需紧缺产业,围绕奖励激励、提高待遇、贯通发展等方面,营造技能人才可持续发展氛围。

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助力乡村振兴,《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职业技能提升工程方案》近期印发。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刘康表示,从近年来扶贫工作实践看,帮助贫困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,实现就业增收,是个人乃至家庭长期稳定脱贫最有效的方式。目前,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虽然实现了脱贫摘帽,但普遍收入较低,就业增收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还不强。必须接续强化职业技能开发,更有效地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,提高就业质量。

系列支持政策已经明确,包括加大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力度,落实好技工教育各项资助政策,落实好职业培训补贴政策,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技术支持等。如对帮扶家庭子女、劳动者等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;对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参加专项职业能力项目培训的,将按规定纳入政府技能培训项目范围。

本报记者 李 婕

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投资有风险,需谨慎。